孟子谈“知言”
孟子曰:“诐辞知其所蔽,淫辞知其所陷,邪辞知其所离,遁辞知其所穷。”
孟子谈“知言”,见于《孟子·公孙丑》。公孙丑向孟子请教:“何谓知言?”孟子曰:“诐辞知其所蔽,淫辞知其所陷,邪辞知其所离,遁辞知其所穷。”孟子对学生的问题很自信,他说:“偏颇的言辞,我知道它欺瞒的地方;浮夸的言辞,我知道它失陷的地方;邪异的言辞,我知道它偏离正道的地方;搪塞的言辞,我知道它理屈词穷的地方。”显而易见,孟子所谓“知言”,实际上就是辨别言辞是非善恶的能力。孟子自称对于片面的、过分的、歪曲的、闪烁的言辞都能看清它们的“猫腻”,知其蒙蔽、沉溺、叛离、辞屈理穷的实质所在。孟子在这里警示我们,一切不可被诐辞、淫辞、邪辞、遁辞,蒙蔽了双眼。《孟子·离娄》又云:“言无实不祥。”他老人家语重心长地教喻我们的还是“做老实人,说老实话”好!
孟子不仅讲过何谓“知言”,他甚至还讲过如何才能“知言”。孟子说:“仁则荣,不仁则辱。今恶辱而居不仁,是犹恶湿而居下也。如恶之,莫如贵德而尊士。贤者在位,能者在职,国家闲暇,及是时,明其政刑,虽大国,必畏之矣。”(《公孙丑》)在孟子看来,唯有知道、知言,方能明晰言辞之是非善恶。孟子这里的“知道”,不是一己之见,而是通达、显现人之本心的仁义礼智。“知道”,是一个秉持圣教,存心养性,收其放心的过程,亦是一个遏恶意之既萌、扬善念之未生的过程,欲“知言”必须“知道”。